【學會實踐】對話:教會中存在不同的聲音(上)

文/Chirm

在閱讀文章前,先來做點小測驗,請您按照題目順序作答,選項有兩個,是和否。

 

  1. 真耶穌教會是唯一得救的教會嗎?
  2. 基督徒可以做瑜珈、練氣功和打坐嗎?
  3. 在會堂可以穿拖鞋嗎?
  4. 在會堂可以穿露腳趾頭的鞋子嗎?
  5. 約伯記是詩歌,那約伯記中的約伯是曾經真實存在的人嗎?
  6. 基督徒可以離婚嗎?
  7. 離婚後可以再婚嗎?
  8. 基督徒可以買樂透嗎?

 

以下為狀況題:

  1. 教會信徒尚未信主的家人過世,以民間信仰方式舉辦喪禮。
    • 信徒可以參加嗎?
    • 教會負責人可以參加嗎?
    • 傳道可以參加嗎?
  2. 嫁娶外邦的婚宴。
    • 信徒可以參加嗎?
    • 教會負責人可以參加嗎?
    • 傳道可以參加嗎?

 

作答完畢。請您回頭看看這些問題,或許會覺得,「很多要看狀況吧!」「這邊有很多問題是和真理沒有關係的….」

 

請問,自己的答案,和身旁的人會是一樣的嗎?請問,自己的答案,和神的標準答案是一樣的嗎?請問,誰有改別人考卷的權利?應該是只有神才有這樣的權利。而且要讓每個人的答案都一樣,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教會中存在不同的聲音」,沒有辦法讓教會中只出現一種聲音,就像不能讓每個人在這張考卷上的答案都一樣,是相同的道理。

 

目前教會中存在不同的聲音,這是絕對的事實,而追求讓彼此的聲音更靠近神,是我們共同要努力的,但就目前看來,有在努力,只是常常用錯了方式。我們可能會把不同聲音的人,趕出教會,當別人與自己不同,就不聽對方的聲音,不與之互動、對話,甚至在暗中互相攻擊、批評、酸言酸語、嘲笑對方。也或許不同聲音的人,曾經嘗試過去說服對方,卻發現因為無法獲得共識而放棄對話。

 

而這是我在大學四年觀察到的事情,這會導致怎樣的結果呢?

 

目前我看到的結果是這樣的:比較占少數的聲音,最終因為被嘲笑、被忽視、被排拒、不被認同,其中部分擁有少數的聲音的人,他們曾經擁有火熱的心,曾經願意為教會事奉努力,想要讓教會更好,但卻因此漸漸被澆熄,最終選擇離開,對教會沒有熱情了;另一部分的人依舊在做工,他們找到自己的戰場,但是依舊持續,多數的聲音嘲笑、忽視、排拒、不認同,少數的聲音依舊持續的被嘲笑、被忽視、被排拒、不被認同,我感覺到,不滿正在醞釀,仇視的氛圍慢慢的傳染。

 

聖靈立你們做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的血所買來的。(使徒行傳20:28

 

當我們觀察到教會可能分裂,卻不去做任何努力,這樣是對的嗎?

 

因著前輩們的努力,真耶穌教會傳教100年了,但這並不是我們個人在面對審判時所能向神交帳的內容,當神問我們:「你為了教會,付出了什麼?」我們該拿什麼來回答呢?前輩的努力與我最後在神面前交帳的內容無關,而當教會分裂真的發生在我這一代時,除了傷心難過,大概也會覺得自己有禍了,如果當知道這一切正在發生、可能發生,卻無視這一切,最後在審判時,真的能無愧的面對神嗎?那我們該如何避免教會的分裂呢?讓不同聲音的人互相對話。

 

對話的意義:看見神

今天教會中有不同的聲音,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想法,是來自於,「我認識的神會這樣做,我認識的聖經是這樣說,禱告中我得到這樣的感動,神給我的遭遇讓我有這樣的想法。」可是我們必須明白,沒有人能真正完全地認識神,因為人是有限的,雖然我們敬拜的神是同一位,是獨一真神,但是我們每個人認識的是不同面向的神,就像盲人摸象一樣,神有不同的面相,有公義、有慈愛,神有主權決定誰能得救,但神也是憐憫人的,神用不同的事件,讓每一個人認識到的祂,不會是一模一樣的。

 

我們可以透過對話,去認識不同面向的神,你可以透過對話,去看見你不曾觸摸到的神。

 

對話的背後:信仰告白

當這個人與我們立場不同時,我們常常不去聽他說話,但是往往只聽到他最終的立場,而不曉得為什麼他會有這個立場。我曾經遇過一個朋友,在某件議題上,原本的他和我相同立場,甚至比我更堅定,然而發生了一連串事情,他因此動搖了,無法再從原本的立場得到答案,同時也看見這立場中的錯誤,因此改變了他原本堅信不移的立場,然而這個過程卻是不容易、不安、掙扎的,所以最後的他改變了。

 

「知道這些又怎樣,我不在乎阿,他跟我立場不同,不符合真理,沒什麼好說的。」平常的我們只聽到最終的立場,就嘲笑、忽視、排拒、不認同,不願意去對話,卻從未在乎過另外一方的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或許,在另一方嘗試對話的背後,是明白即使會引來攻擊,還是說出了他的立場,在這堅信不移的背後,是多麼的不容易,也是痛苦與不安的改變。

 

如果我們從未打開心對話,怎能知道這個聲音背後的故事,而這對話,更是最深層的信仰告白。

 

在真理面前,要明白,真理的定奪掌握在神的手中,所以人人在真理面前都要謙卑。

歷史上的今天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