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實踐】看見聖經背後的世界

從哈該書談百姓的處境

文/chirm

當一個人說:

「我不喜歡來這間教會聚會,所以我都沒有去。」、「我決定我要離開教會了。」、「這件聖工,我已經做不下去了。」你聽到這些時,你會如何反應?「你這悖逆的民,你要悔改,歸向神。」我們大概不會有這麼激烈的反應,通常我們會去想,這個人說出這樣的話,背後一定有很多的原因,不應該隨意批評,應該嘗試著去理解他、了解他。

我們可以翻開哈該書閱讀,把時間倒轉回西元前六世紀,那時是以色列人從被擄到歸回的時期一起來看看,從歷史的橫斷面下,將歷史看為一條很長很長的河,在閱讀的過程中,將哈該書放入當時的情境。

當我們在閱讀聖經時,我們閱讀的不只是那些事件的描述,更進一步的是去理解他們當時處在怎樣的時代,認識聖經後的世界,瞭解聖經背後那深厚的歷史情境

 

當時回歸的百姓在什麼樣的環境生活?

當時哈該先知向第一批回歸耶路撒冷的百姓大聲疾呼「你們要興起」,聖殿已經停工十五年,哈該先知奉神的命令提醒百姓: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這百姓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哈該書:一章:2節)

這是哈該書中對百姓的第一個責備,他說,百姓只顧自己生活,不再照顧神的殿了,不再為神服事了,提醒百姓,停止他們的漠不關心,要看見神的殿,省察自己的行為。

我們一起把這段故事放到當時的處境來審視,思考對我們的意義。耶路撒冷對於當時回歸的以色列百姓來說是聖地,在這裡,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過著怎麼樣的生活?或許回歸二字,其實比我們想的還要複雜很多。

 

第一個回歸的不易:一群烏合之眾

按照聖經記載,波斯王古列允許百姓回去以色列地重建,當時王這樣說,你如果願意回到耶路撒冷,因為耶路撒冷的神是神,我古列王願意讓你們回去重建。

但是回歸這件事情沒這麼簡單,若回到聖經來看,在尼希米記跟以斯拉記都有些線索可循,在以斯拉第二章記載當時回歸的名單,同樣在尼希米記第七章都很清楚的記載著。如果仔細去讀,光是從族群組成就能發現回歸的不容易,裡面不只是被滅猶大國兩個支派的百姓,裡面有迦南人,耶利哥人,甚至是不知道自己宗族的人,他們一起歸回,是一群烏合之眾被遣送回國,每個人的意圖是不同的,對一些人來說,他們可能抱著我們要重建聖殿,復興信仰的熱忱,也有一些人,是因為王的政策,被迫遣送回國而感到無奈。

 

第二個回歸的不易:一條坎坷的重建之路

當時以色列人猶太人正經歷被統治欺壓的過程,而巴比倫是當時最強盛的國家,物質條件相較殘破的耶路撒冷來的優渥許多,有些百姓已經有不少的財富,有的人甚至是在這邊出生、成長,從小就熟悉這樣的環境,很多人其實是不願意歸回的。

再看看這群百姓,四萬多人浩浩蕩蕩要面對的是什麼?他們面對的是一條坎坷的重建之路,帶上財產,放棄繁榮,他們要邁向的是一條不知道將來是如何的重建之路。

 

第三個回歸的不易:一片淒涼的荒地

再談談回到耶路撒冷的環境,這群百姓帶著近鄉情怯的心情,終於看到朝思暮想的故土,可是實際上看到的更可能是一片一片的淒涼,因為在巴比倫滅掉猶大國後他們其實只擄掠了各樣工匠、名門貴族、有能力的祭司,留下的只是老弱婦孺,最貧窮、最沒有能力的人們,耶路撒冷當時已被毀壞的殘破不堪,這些人沒有能力去經營這塊土地,當以色列百姓回到耶路撒冷時,只剩下一片荒地,被燒毀的城牆和被擄掠一空的聖殿,那個環境是相當悽慘的。

 

哈該書的背景就是以色列百姓回到這曾經榮美,但如今已殘破不堪的耶路撒冷後,開始重建聖殿復興信仰的過程。

從哈該書可以看到什麼蛛絲馬跡呢?

  1. 聖殿被拆毀,已經全然沒有了
  2. 十五年當中,百姓試圖立起聖殿的根基
  3. 十五年過去,如今只有無奈的嘆息
  4. 百姓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
  5. 這是曾經火熱的心卻被澆熄的長嘆

 

回到立起聖殿的那一剎那

聖經說,有些年邁的長輩,他們看過耶路撒冷聖殿的榮景。當他們再次把聖殿的根基立起來的時候,這些年紀老邁,被擄又歸回的百姓,他們其實非常非常的難過。當聖殿根基再次被立起來的時候,他可能想到,好久好久以前,我在這邊生活,我和我的家人曾經在這邊一起敬拜神,曾經我們在神的保護中,不用受到外邦的欺辱。

但在被擄以後,一切都變調了,這幾十年來被外邦統治、壓迫,他回想起了,在那個國家,永遠是次等的卑賤的,他回想起了,同樣一起被擄,卻已經死在異鄉的同胞,他回想起了,在異邦,被強迫要敬拜其他的偶像,不能敬拜耶和華。

 

這時他們心中的痛,一定遠遠超過我在這邊向大家陳明和述說的,甚至是我們完全沒辦法想像的情緒。

 

對於百姓來說,這群人第一次體驗到的,在異邦被其他國家政權所欺壓時,是什麼可以支持著他們的信仰、民族繼續走下去?當聖殿根基被立起來的時候,他們歡呼,他們深深明白是什麼支持著他們走過這艱難痛苦的幾十年,可是事情並沒這麼順利,當聖殿根基被立起來之後,隨著時間的前進,其實以色列百姓遇到很多的困難跟阻饒,當時在耶路撒冷生存的是一群被帝國所驅趕的撒馬利亞人,這些撒瑪利亞人不管在檯面上檯面下都和以色列百姓為敵,想辦法誣告他們,說這些百姓曾經有不良歷史,他們就是想要背叛才會建城牆,也因此王才會下令停止這一切的工。

哈該書的時空背景,存在著的既有政令要百姓停止聖殿的工作,而私底下撒瑪利亞人的小動作也沒停過,以色列百姓遭遇到非常非常多的阻饒,這個時候他們說出了哈該書第一章第二節的這句話:「百姓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

 

認識聖經背後的世界

我們通常讀到哈該書,會落入的窘境,就是認為百姓就是悖逆的,導致我們之後在發出和百姓一樣的嘆息時,會完全否定自己但是今天我們可以明白,百姓發出的嘆息背後所發生的事情是多麼的沉重,也讓我們再次反思:當一個人說「我不喜歡來這間教會聚會,所以我都沒有去。」、「我決定我要離開教會了。」、「這件聖工,我已經做不下去了。」

 

當一個人說出看似悖逆的嘆息和決定時,背後是不是也隱藏著我們很難去體會的痛苦呢?

 

當我們在閱讀聖經時,我們閱讀的不只是那些事件的描述,更進一步的是去理解他們當時是處在怎樣的時代,認識聖經背後的世界。希望我們之後讀到這個經節的時候,可以想起這個認識聖經背後世界的過程,而這也是我們之後在看聖經時,可以去使用的方法。

 

神,透過哈該先知,要告訴百姓什麼信息?

我們,和百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而神,又要透過哈該書,告訴現在的我們什麼事情?

 

邀請大家一起邊讀哈該書邊思考這些問題,願我們在往後讀聖經的時候,不再停留自身經驗中去看聖經對事件的描述,願我們能看見聖經背後的世界,與經文中的人物一同哀哭嘆息,一同歡笑喜樂,透過屬靈前輩的文字和經驗,我們更能感受聖經中更核心的訊息,也能將神的帶領與大能清晰的在我們心內刻畫出來。

歷史上的今天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