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傳承】: 團契最重要的第二件小事

文/賴石頭

團契中最重要的第一件小事,就是大家想到的禱告。
「禱告能改變一切事」、「在人不能,在 神凡事都能。」、
「信靠順服」等等詞句,都是大家非常清楚的,
我們也都知道這才是我們信仰的核心。

 

但這次想聊聊關懷。除了禱告,團契最重要的就是關懷了。

 

筆者以自己從四年的團契生活中對關懷的認識與體驗作為分享:

 

第一年的「懵懂無知」:

不需要背負幹部責任,想跟誰聊天就跟誰聊天,還會有學長姐的關心問候:「今天會不會來聚會?」、「需不需要接送聚會?」、「最近考試會不會很多?」等等,那時的自己以為關懷就是這樣,甚至覺得自己如果沒有那些關懷,也不影響自己去聚會的意願。

 

第二年的「無頭蒼蠅」:

開始承接團契關懷一職,但對於關懷卻不那麼了解,以為每週問契員:「你會不會來聚會?」、「你最近在忙什麼?」、「需不需要接送聚會?」等等,以及規劃出那些團契關懷活動,就叫做關懷,甚至當時常常想關懷活動想到要崩潰,但後來才明白,那些都不足夠!

 

第三年的「忽略人性」:
接任契長一職後的自己,不需要再一直問契員「你會不會來團契?」,一直以為我的分內工作應該只是分配任務,確保各個幹部分工正確、適時地詢問幹部工作進度,確保事工的推動順利、掌握團契的大小事⋯⋯等等。但後來才發現自己錯了,錯的離譜⋯⋯。

 

團契的這些聖工,都是由人來執行的,但身為契長的自己自始至終都在關心「事情」,而忽略了「人」;直到幹部越來越不喜歡來團契,甚至覺得來團契很有壓力,當時的自己有發現這樣的情況,但卻不能理解為什麼會這樣:身為幹部應該要負責的部分沒有處理好,我詢問進度如何及是否需要協助,卻都沒有任何意見反應,最後卻開始不來團契了!對於這樣的結果,當時的我十分不能理解,只能無奈地耐心等待,不好再去說些什麼。

 

直到期末的幹部會議,才終於明白問題出在哪兒:關心。

 

在推動事工的同時,要關心的不只是事工的進行及發展,最重要的還是關心執行的人。在期末會議上,那位幹部哭著說她也不知道她自己是怎麼了,但每次我一開口,卻都讓她倍感壓力,因為我一定是問她事工的進度狀況如何。

 

聽著聽著,我也哭了,似乎是看見了在那些似乎正確的行動中的錯誤,感受到了她的壓力。

 

直到學習到「情緒勒索」,才明白當時的我們究竟怎麼了。因為她也認為身為契長的我,適時地關心事工的進度是正確的,但沒能如期完成進度的她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一次又一次,這樣的情緒累積成了壓力,壓力累積成了疲憊,最終疲憊壓垮了她想來團契的意願。

 

第四年的「恢復人性」:

有鑑於前一年的自己實在是太沒有人性、只看事情,在團契的最後一年,沒有任何幹部的職責,所以就盡情地做自己認為那些學長姊應該做的事,就好比那句「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知道現在應該要付諸什麼樣的行動比較適當,知道在那個時間點說什麼可以幫助幹部推動事工,似乎對於關懷這個動詞,有了除了「你會不會來團契?」、「你最近考試功課多不多?」之外的理解:觀察他們的需要。

 

從那個時候才明白:如果關懷沒有讓被關懷者感受到,那麼那個關懷就不足以被稱為關懷。

 

但神奇的是,從那之後,我似乎比較能看見契員的需要,或許是 神讓我在學習後得以看見別人的需要,似乎更能知道如何送出一張寫得恰到好處的小卡、明白何時該和契員分享那些過往的經歷、清楚如何用神的話送到對方的心中、更懂得如何用禱告的手安慰對方的心。

 

或許關懷對很多人而言是從小能在家裡學習到的,但對我而言卻是在經歷了這麼一場刻骨銘心的經歷,才有所體悟。無論是哪種方式的關心,總要配上禱告,那次是真的從 神而來,不按著自己的意思隨意的關心。

 

但願無論是要接任幹部的契員,或者是沒有肩負幹部責任的每一位契員,都能把彼此關心放在禱告中,無論是幹部或非幹部,都需要關懷以及被關懷,愛與被愛。

 

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羅馬書 13章:8節)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