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

文/高春霖  執事
智慧型手機興起至今不滿十年,卻因種種便利性,使台灣儼然成為全球成癮國第一名。環顧四周發現青少年成癮狀況最為嚴重,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下一代。

使徒保羅曾在哥林多前書中說道:

「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我都可行,但無論哪一件,我總不受它的轄制。」<哥林多前書六章12>

手機有它的用途,但受其轄制就不好了。有的人無時無刻手機不離手,甚至晚上要「擁機入睡」,出門忘了帶手機還會焦慮。近年來發現「螢幕時間過長」會帶來的6大負面影響 :

 

  1. 剝奪睡眠的時間,妨害生理時鐘正常的運作。

螢幕亮光延長了室內明亮的時間,干擾身體對黑暗時間的需求,造成生理時鐘無法正確及正常地運作,使得褪黑激素分泌失調。

 

  1. 黑夜不當的亮光來源,易引發憂鬱。

在許多自殺或憂鬱症病例中,發現與螢幕在黑夜中製造光亮的時間有關。研究發現,如果睡眠期間保持螢幕的亮光,即使不是正對著螢幕,也會 造成憂鬱症。

 

  1. 腦內司掌獎賞的系統變得不敏銳。

青少年沉迷於螢幕,導致腦部多巴胺不正常的分泌。多巴胺是一種會令人覺得舒服快樂的化學物質,吸菸和吸毒也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使上癮者感到開心及興奮;可是當這個過程被一再刺激時,身體的反應會變得不敏銳,於是外在的刺激強度勢必再增強,這就會造成網路或電玩上癮症。

 

  1. 螢幕時間帶來壓力反應。

面對壓力時,青少年當下的反應及長期受壓的情況,都會造成腦部化學物質及荷爾蒙產生不規律的反應;可體松不僅專掌調控長期壓力的功能,同時也與憂鬱感互為因果關係,長期的過度反應和上癮,除了造成惡性循環,也會壓抑大腦前額葉的分泌,使人無法正常調節情緒。

 

  1. 螢幕時間造成感官系統超載,注意力無法集中。

當一個人無法專注時,處理內心思考或外界環境改變的能力也會變得薄弱,而心智能量變弱時,持續面對螢幕高視覺、高認知的刺激,更易產生暴怒、抓狂或攻擊性行為。

 

  1. 螢幕時間阻擾了身體活動的活躍度,也減少與大自然接觸的時間。

研究發現,戶外時間(特別是與大自然接觸)有助於專注力的改善、降低壓力、減少攻擊行為。如果把時間用在螢幕上,就會減少青少年與大自然接觸的時間,剝奪他調節情緒的機會。

 

在充滿3C的世界,強調節制螢幕的使用時間,聽起來有些困難。但是如果不積極思考正確的使用時間,只是消極地放任自己的行為,無異是慢性自殺行為。雖然過著「與手機保持距離」的日子不易,但聖經告訴我們可以靠著禱告勝過!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減少螢幕時間,讓精神系統能逐漸恢復到自然平穩的狀態,才能讓我們成為一個情緒平穩、體魄強壯、心靈快樂的基督徒。

歷史上的今天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