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錢

文/涵

前言

新建的教學醫院大樓完工啟用不久後,院方安排了一個特別的揭幕典禮,為要紀念獲得「建築募款比賽」的冠軍得主,並以這位捐款冠軍的姓名,命名新的醫院大樓。走進新的院區,有幾個樓層也以高額捐款人的名字命名;在庭園的板凳上,磚牆上處處可見不同捐款人的名字。一位長期默默捐款資助醫學研究的老先生,看到如此的現象,因自己的捐款未能得到院方正面的肯定和表揚,感嘆地說自己多年來微不足道的捐款,比不上社會名人一次的大筆捐款。似乎在當今的世代,捐款也是讓人尋求肯定和出名的管道之一。

奉獻是個人與神的關係

基督徒的教會生活中也免不了金錢奉獻的事,例如,獻上屬神的什一奉獻、感謝神恩典的感恩奉獻、協助教會發展的建堂奉獻、協助教會聖工發展的特別基金奉獻,或是特殊事件的賑災基金奉獻等等……。什一奉獻是神所命定的律法,是基督徒對神當盡的本分,也是基督徒以行動向神表明順服和交託的心志;感恩奉獻和特殊奉獻,不屬於履行對神的義務奉獻,而是基於感念主恩主愛的自由奉獻。

不同於一般慈善機構或社會組織將捐贈人與其捐贈金額公開表揚的作法,真耶穌教會對信徒的奉獻資料持保密不對外公開的態度,僅供相關的教會職務會人員使用和查帳員對帳。奉獻本身是信徒個人跟神之間的關係,可以鼓勵但不能勉強,更不可公開或私下使用信徒奉獻的資料來評論信徒的信心、愛心,和財務的優劣狀況。倘若這樣作,可能會使奉獻變成形式化的教規,或是人為操作爭名奪利的管道,更容易使教會陷入不和的紛亂。

當尊重奉獻者的心意

當教會在財務上有需要時,特別是教會在建堂或購買會堂時,難免會向信徒直接募款或間接以認捐方式募款。當信徒看到教會公佈欄上「建堂認捐單」裡各種被匿名認捐或待認捐的大小項目時,總受不了好奇心的驅使,會想猜猜看是誰認捐了那一筆款項,或是彼此私下討論自己的認捐項目。

但人畢竟還是帶著血肉的軟弱之軀,一旦奉獻內容曝光之後,特別是被人認為「超過能力」的奉獻或認捐項目,似乎很難避免他人私下的議論紛紛。也可能將原本甘心樂意奉獻的一件美事,演變成被人探索奉獻者的心態和行為的議論空間:究竟是毫無保留地愛主?無私地奉獻?還是想爭發言權?怎麼會如此有錢?變賣家產?中樂透?或是打腫臉充胖子,借錢奉獻?需要這樣奉獻嗎?……

持守愛主的初衷

眾人或褒或貶或質疑的聲音,不斷地檢視和挑戰奉獻者的信心和行為。此時,當事人要如何自處呢?

在逾越節前夕,感念主恩主愛的馬利亞打破玉瓶獻上珍貴的真哪噠香膏給主耶穌。有些門徒看了不喜悅,便批評馬利亞浪費,不如將買香膏的錢拿去賙濟窮人,也在言語上刁難她。但主耶穌知道只有馬利亞聽懂耶穌將要受難離世的救贖計畫,因此馬利亞特別把握機會,事先為耶穌的安葬做預備。主耶穌明白馬利亞的奉獻是出於感恩,明白真道和行道的表現,所以主耶穌稱讚這是一件美事。不但交待門徒不可再為難馬利亞,更進一步要求他們在普天下傳福音的時候,也要述說、紀念馬利亞打破玉瓶獻上香膏的美事。

對馬利亞而言,她的心只向著神,她只想要把握機會將最好的獻給主耶穌。面對門徒無情的控訴和指責,她還是不受阻撓地將香膏澆在主耶穌的頭上,完成她獻香膏的重要目的。人對神奉獻是人向神表達感恩的方式,這是一份單屬於神和人之間直接親密的關係。馬利亞只需要完成獻上真哪噠香膏的行動,她不需要為自己辯護,因為主耶穌親自為她解危。

或許我們在奉獻之後得面對銀行戶頭存款歸零或近於零的窘境,和生活上直接的經濟壓力;或許在承擔奉獻之後經濟壓力的同時,還得面對旁人的質疑和不解,但發自內心真誠和敬畏神守誡命的奉獻是神所悅納的。當面對旁人冷言冷語的攻擊,要學習忍耐。最重要的是持守自己奉獻的愛主初衷,因為鑑察人心的真神知道我們為什麼奉獻和如何盡力地愛主奉獻。《羅馬書》十二章19節勉勵我們:「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如同當年主耶穌親自為馬利亞辯護解危,主耶穌必定會為真心誠意奉獻的人開路。

失了味的奉獻

在主耶穌的時代,宗教崇拜和社會公義上出現許多亂象,因此主耶穌特別帶著門徒在聖殿看人奉獻。

「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裡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可十二41-44)

耶穌那個時代的奉獻箱是放在耶路撒冷聖殿的婦女院裡,一共放置十三個奉獻箱,這十三個奉獻箱中,分別代表十二個支派,第十三個奉獻箱是供祭司用的。每一個支派負責設計和製造代表自己支派的奉獻箱,因此他們以最好的銅做為材料,並在外觀的設計上呈現他們最高段的手工藝術,以表達他們對神認知上的感恩。但這些特別設計的奉獻箱有一個共通特點,就是將投錢的入口做得像旋轉的喇叭管,奉獻的錢必須在銅管中轉幾圈後才會轉入箱內。奉獻的錢幣在奉獻箱入口的喇叭管內轉來轉去時,會發出輕脆的聲音。聲音會隨銅管的粗細,錢幣的輕重和數量多寡而發出不同的響聲。

當時的奉獻風氣缺乏敬虔和應有的秩序。當時一些不敬虔的財主有種特別的奉獻行為,他們帶很多錢幣到聖殿,奉獻時請僕人幫他捧錢,將錢倒入奉獻箱中。但不是一次將所有的錢投入一個奉獻箱,而是隨心所欲地交待僕人,在十三個不同的奉獻箱放入多寡不一的錢幣。因為同時將大量的錢幣投入不同的奉獻箱發出的聲音,聽起來很像是手鐘演奏的聲音。

除了這些不敬虔的財主有如此的「奉獻表演慾」,當代的猶太人有空時會到放奉獻箱的庫房當聽眾,聆聽奉獻聲音的曲調,心中同時盤算這些人的奉獻有多少。對這些不敬虔的財主而言,如此大額奉獻行為的本身就是一種高度的成就與享受。不僅享受到特別的音響效果,更得到旁人的注意力和讚揚,有些驕傲的財主甚至會說:「天使吟詩的聲音,也不過是像他奉獻所發出來的聲音一樣而已。」

可見得當時許多的宗教活動包括奉獻在內,已經被扭曲成為形式化的例行公事,只注意表面的奉獻行為而忽略真正的奉獻精神與意義。時人的心思只在乎奉獻響聲如何?誰奉獻了多少錢?進而以奉獻金額評價人的尊卑貴賤,甚至將奉獻當作譁眾取寵的把戲。當時聖殿內的奉獻箱設計,與擺設更是巧妙地反應和滿足如此充滿私慾的奉獻心態。

討神喜悅的奉獻

當主耶穌帶著門徒在聖殿裡看人奉獻時,主耶穌同樣看見,也聽見一些財主讓人激賞的大額奉獻響聲,和一位窮寡婦微不足道兩下輕脆的銅板聲。鑑察人心靈和誠實的主耶穌,必定看見到聖殿奉獻的財主當中,有存著誠心樂意奉獻的愛神好財主,也有貪圖虛榮不敬虔奉獻的惡財主。所以聖經才用「有好些財主」來指那些不敬虔的惡財主。

面對如此懸殊對比的奉獻,主耶穌也以數量大小的觀念評論:「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主耶穌超越以表面奉獻總數的價值為標準,出人意料地採用奉獻金額佔所有財產的百分比來評論奉獻。主耶穌看見有些財主風光地將許多有餘的錢財投入奉獻箱,但一位生活匱乏的窮寡婦,卻不惜顏面地獻上她一切養生的兩個小錢。

窮寡婦獻上的不單是兩個小錢,而是兩個小錢背後愛主和感念主恩的心意和奉獻精神:「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這正是主耶穌教導門徒最大的誡命(可十二28-40)。因此寡婦的奉獻比財主的奉獻更蒙主耶穌的悅納和看重。可見得主耶穌看人奉獻時,並非以金錢為惟一的考量,祂同時察驗人是否有敬畏神的心和守道理的行為。

在世人眼中,主耶穌如此矛盾又不合常理的驚人之語,點出一則省思:誰的奉獻蒙神悅納?保羅說:「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林後九7)。財主和窮寡婦不都是甘心樂意地獻上自己的財物給神?為何他們的奉獻並未得到神同等的看重?不是甘心樂意就好了嗎?

不敬虔財主甘心樂意的奉獻,得到人的讚許和自滿,他們的奉獻是以滿足個人私慾為出發點;窮寡婦甘心樂意的奉獻,得到神的肯定與自我實現,因為她的奉獻是發自愛神的心和行道守誡命的行為。當人向神奉獻時,究竟是要討誰喜歡呢?是討自己和旁人高興?還是討接受奉獻的神喜悅呢?神又如何看待人的奉獻呢?

得福或受咒詛

猶太人在以賽亞先知的時代,宗教混亂、信仰形式化、道德淪喪、社會充滿血腥暴力和不公義的事。神透過先知的口表達內心對形式化的奉獻,和宗教儀式的憎惡與厭煩(賽一10-20)。在瑪拉基先知的時代,神再次看到被擄歸回的餘民和祭司不敬虔的獻祭和悖逆真道的行為,神甚至希望有人能夠關上殿門,免得百姓徒然在神的壇上燒火,因為百姓藐視神(瑪一10)。神甚至對當時的祭司說:你們若不聽從,也不放在心上,將榮耀歸與我的名,我就使咒詛臨到你們,使你們的福分變為咒詛。因你們不把誡命放在心上,我已經咒詛你們了(瑪二2)。

若人甘心樂意奉獻卻無法蒙神悅納,若人甘心樂意奉獻卻招惹神怒,如此的奉獻究竟是招福還是惹禍呢?今日,對於一無所缺的萬物主宰而言,神所喜愛的奉獻真的只要人甘心樂意地奉獻時間、財力、物力和智力嗎?神所看重的真是表面的奉獻金額大小?每週聚會次數?禱告時間長短?或參與教會事工的項目多寡?

所羅門王說:「你到神的殿要謹慎腳步;因為近前聽,勝過愚昧人獻祭,他們本不知道所做的是惡。」(傳五1)。撒母耳先知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彌迦先知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六8)。

今天我們到教會敬拜神之前,我們心裡是準備帶財主的許多錢?還是寡婦的兩個小錢呢?

本文取自於聖靈月刊415期

歷史上的今天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